织物钉锤式勾丝性测试标准主要包括GB/T 11047-2008《纺织品织物勾丝性能评定钉锤法》以及ASTM D3939/D3939M-13《织物防钩丝性的标准试验方法(钉锤法)》。以下是对这两个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GB/T 11047-2008《纺织品织物勾丝性能评定钉锤法》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针织物和机织物及其他易勾丝的织物,特别适用于化纤长丝及其变形纱织物。
不适用于具有网眼结构的织物、非织造布和簇绒织物。
测试原理:
将筒状试样套于转筒上,用链条悬挂的钉锤置于试样表面上。
当转筒以恒速转动时,钉锤在试样表面随机翻转、跳动,并钩挂试样,试样表面产生勾丝。
经过规定的转数后,在评级箱内对比标准样照并依据标准对试样的勾丝程度进行评级。
评定方法:
≥4级表示具有良好的抗勾丝能力。
≥3~4级表示具有抗勾丝性能。
≤3级表示抗勾丝性能差。
测试仪器与工具:
钉锤勾丝仪:钉锤圆球直径为32mm,钉锤与导杆的距离为45mm,钉锤上等距植入化钨针钉11根,针钉外露长度10mm,转筒转速为(60±2)r/min。
评定板:厚度不超过3mm,规格为140mm×280mm。
其他工具:分度为1mm的直尺、剪刀、划样板、缝纫机、橡胶环、评级箱等。
试样准备:
在距布边1/10幅宽内取样,经(纵)向和纬(横)向试样各2块,每块试样尺寸为200mm×330mm。
试样应不含相同的经纬纱线,正面朝内缝制成周长为280mm(伸缩性大的织物周长可缝制为270mm)的套筒。
调湿与试验用大气: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2)℃,相对湿度(65±4)%。
二、ASTM D3939/D3939M-13《织物防钩丝性的标准试验方法(钉锤法)》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一系列由有纹理或无纹理的长丝纱线或纺纱或这些纱线的组合制成的机织和针织织物。
不适用于开放式建筑织物(例如网)、簇绒或无纺布。
测试原理:
使用梅斯(Mace)夹具(即钉锤)将材料暴露在带尖刺的金属球上。
矩形试样被缝合成管状,穿在一个毛毡覆盖的圆筒上。
在带尖刺的金属球随机戳击织物表面的同时,旋转一定圈数后,对测试样本进行目测评估。
评定方法:
出现“线圈”的程度根据1~5级照片量表进行评估,其中5=未出现线圈。
小球的尖刺只能从一个方向的线上拉出线圈,因此必须同时测试两个织物方向。
测试仪器:
主要使用带有尖刺金属球的梅斯夹具(钉锤)和毛毡覆盖的圆筒。
试样准备:
试样应为矩形,并缝合成管状以便测试。
总结
两个标准都采用了钉锤法对织物的勾丝性能进行测试,但具体细节有所不同。GB/T 11047-2008更详细地规定了测试仪器、试样准备、调湿与试验用大气等条件,而ASTM D3939/D3939M-13则更注重于测试原理和评定方法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织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测试标准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