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硬挺度测试仪是用于测量织物抗弯曲性能(即硬挺度)的仪器,其基本原理基于模拟织物在受力时的弯曲行为,通过测量织物弯曲过程中所受的力或弯曲的程度来评估其硬挺度。以下是其核心原理及关键环节的详细说明:
一、基本原理
织物硬挺度测试仪的原理通常基于悬臂梁法或斜面法,通过以下方式评估织物抵抗弯曲的能力:
- 悬臂梁法
- 原理:将织物试样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形成悬臂梁。在试样自由端施加一个已知的力(如重力)或使其自由下垂,测量试样自由端的弯曲长度或弯曲角度。
- 关系:织物的硬挺度与弯曲长度呈反比,即弯曲长度越大,说明织物越柔软;弯曲长度越小,说明织物越硬挺。
- 斜面法
- 原理:将织物试样平放在一个倾斜的斜面上,试样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下垂。在试样自由端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力(如砝码的重力分量),使试样沿斜面滑动并产生弯曲。测量试样滑动的距离或弯曲的角度。
- 关系:通过计算试样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力和弯曲程度,评估织物的硬挺度。
二、关键结构与测量参数
- 试样夹持装置
- 用于固定织物试样的一端,确保试样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发生滑移或松动。
- 夹持方式需保证试样受力均匀,避免因夹持不当导致测试结果偏差。
- 弯曲长度测量装置
- 测量试样自由端在受力后的弯曲长度(如悬臂梁法中试样下垂的长度)。
- 可通过标尺、光电传感器或激光测距仪等装置进行精确测量。
- 力值施加与测量装置
- 施加已知的力(如砝码的重力)或测量试样弯曲过程中所受的力(如通过测力传感器)。
- 力的施加需平稳、均匀,避免冲击力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 角度测量装置
- 测量试样在弯曲过程中的角度变化(如斜面法中试样与斜面的夹角)。
- 可通过角度传感器、量角器等装置进行测量。
三、测试流程与数据处理
- 试样准备
- 按照相关标准(如ASTM D1388、GB/T 18318等)要求裁取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
- 确保试样表面平整、无褶皱,且裁剪方向符合测试要求(如经向、纬向或斜向)。
- 仪器校准
- 在测试前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装置的精度和准确性。
- 校准内容包括力值测量装置、长度测量装置和角度测量装置等。
- 测试操作
- 将试样安装在测试仪上,固定一端,另一端悬空或放置在斜面上。
- 施加已知的力或让试样自由下垂,测量试样的弯曲长度、角度或所受的力。
- 记录测试数据,通常需进行多次测试(如5次或10次)以取平均值,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 结果计算
- 根据测试数据计算织物的硬挺度指标,如抗弯刚度(Bending Rigidity)、弯曲长度(Bending Length)等。
- 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通常为: ,其中 为织物单位面积质量, 为弯曲长度, 为弯曲角度(需根据具体测试方法调整公式)。
四、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 试样尺寸与形状
- 试样的尺寸和形状对测试结果有显著影响,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裁剪试样。
- 环境条件
-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织物的物理性能,测试时需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20±2℃,相对湿度65±2%)。
- 测试方向
- 织物的硬挺度可能因经向、纬向或斜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需明确测试方向。
- 仪器精度
- 测试仪的精度和校准状态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需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
五、应用与意义
织物硬挺度测试仪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用品等行业,用于评估织物的手感、悬垂性、成型性等性能。通过测试织物的硬挺度,可以为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重要依据。例如:
- 服装面料:硬挺度影响服装的外观和穿着舒适性,如衬衫面料需具有一定的硬挺度以保持挺括。
- 家纺产品:窗帘、床单等产品的硬挺度影响其悬垂性和美观性。
- 产业用纺织品:如过滤材料、土工布等,硬挺度影响其使用性能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