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水洗色牢度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与核心结构
一、工作原理
耐水洗色牢度测试仪通过模拟实际洗涤过程中的机械作用、化学作用(洗涤剂)和温度条件,评估纺织材料在洗涤后颜色的保持能力。其工作原理基于以下步骤:
- 样品准备
将待测纺织样品与标准贴衬织物(如白色棉布)缝合或叠放,形成组合试样。 - 洗涤模拟
将组合试样置于含有洗涤剂的测试液中,通过机械搅拌装置(如旋转滚筒或搅拌桨)施加机械作用,模拟实际洗涤过程中的揉搓和摩擦。 - 参数控制
仪器可精确控制洗涤温度、时间、洗涤剂浓度和机械作用强度等参数,确保测试条件符合国际或行业标准(如ISO、AATCC、GB等)。 - 冲洗与干燥
洗涤完成后,试样需经过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洗涤剂,随后进行干燥处理。 - 色牢度评定
通过目视比色或使用色差仪,评估试样与贴衬织物的颜色变化,判断色牢度等级。
二、核心结构
耐水洗色牢度测试仪的核心结构包括以下关键部件:
- 测试容器
- 不锈钢或耐腐蚀材质:用于盛装测试液和样品,确保化学稳定性。
- 密封设计:防止测试液挥发或泄漏,保证测试环境稳定。
- 机械搅拌系统
- 旋转滚筒:通过电机驱动,带动试样在测试液中翻滚,模拟洗涤揉搓。
- 搅拌桨:适用于小型仪器,通过桨叶旋转产生水流和机械作用。
- 钢珠或摩擦件:可选配钢珠或摩擦块,增强机械摩擦效果,提高测试强度。
- 加热与温控系统
- 电加热管:快速升温并维持测试液温度。
- 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实时监测并精确调节温度,确保符合测试标准(如30℃至95℃可调)。
- 定时与控制系统
- 可编程定时器:设定洗涤时间(如30分钟至数小时)。
- 触摸屏或按键面板:用于参数设置、启动/停止操作及状态显示。
- 安全与环保设计
- 过载保护:防止电机过载或温度异常。
- 废液回收装置:收集测试后的废液,便于环保处理。
三、技术特点与应用
- 多标准兼容性:支持ISO 105-C06、AATCC 61、GB/T 3921等国际标准。
- 自动化程度高:现代仪器可自动完成洗涤、冲洗、干燥等步骤,减少人为误差。
-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服装、家纺等行业,用于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
四、维护与注意事项
- 定期校准:确保温度、时间等参数的准确性。
- 清洁保养:每次使用后清洁测试容器和搅拌系统,防止残留物影响下次测试。
- 安全操作:遵守设备使用规范,避免高温或化学试剂伤害。